索引号: 68589809-4/2021-00015 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    TC16
发布机构: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7-20 发布日期: 2021-07-20 有效性:
名称: 关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第7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第7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24 10:52 累计次数: 字体:[ ]

王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新区特色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7月,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和海州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推进两区资源整合、政策叠加、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有效破解两区在产业空间、体制机制等方面制约瓶颈。调整后,两区发展定位更加清晰,海州区侧重城市建设、社会管理,高新区侧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着力实现“1+1>2”的目标。

为促进高新区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特邀请国家智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为高新区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产业规划。规划中明确,确定主导产业,构建“3+1+1”产业体系。以高新区为重要载体辐射带动连云港市科技创新发展,全面汇聚优质科教资源,构建3+1+1产业体系:“3”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高端装备产业为支柱、新材料产业为特色的新兴产业群;第一个“1”即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先导、覆盖全链条的生命健康产业;第二个“1”即以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为支柱,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促进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将高新区打造成为连云港市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的重要策源地。

下一步,高新区科经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主导产业,优化总体布局。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以五个功能园区现有产业结构为基础,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科学设定主导产业定位。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服务链,加快构建“3+1+1”主导产业体系。二是突出“一园一业”。明确各园区发展定位,海州工业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新浦工业园聚焦智慧物流业、提升新材料产业;宋跳工业园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服务业,以集群化发展为导向,打造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三是提升承载能力。深入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大力开展低效用地整治,统筹园区道路、绿化及地下管网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基础配套水平,确保全年盘活低效土地2000亩以上、闲置老旧厂房12万平方米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

(二)聚焦实体经济,全力攻坚项目。一是狠抓项目推进。2021年,排定实施“四个一批”重点项目80个,其中市、区级重点项目47个,在高新区形成塔吊林立、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全年将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7个、新竣工过亿元项目15个,确保完成产业投入90亿元以上。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大比武机制,建立驻深圳、上海、苏州、昆山4个驻外招商联络处,成立新医药、电子信息、电商物流、智能制造4个专业招商团队,绘制重点产业图谱,常态化开展驻外招商、精准招商,确保年内新签约过亿元项目50个、过10亿元项目4个。三是狠抓增资扩能。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支持在不增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厂区容积率,年内推进大陆汽车电子、日出东方、联瑞新材、齐天铁塔、德发房车、天田机械等22家企业扩产扩能,总投资不少于16亿元。

(三)聚焦环境优化,做好配套服务。一是放大平台优势。发挥驻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推进建设博奥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蓝连海环保产业研究院,探索运营区域公共实验室。深入推进与中国电子、微软、网易、清华紫光、中孵高科等合作,培育一批科创载体,全年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在发达地区建立离岸孵化器不少于2个,创成江苏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大部制、扁平化改革,推进十级岗位聘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土地报批、项目服务、融资纾困”三大机制,聚焦流程再造,优化项目报批流程,实现“园区事园区结”。三是打造美丽园区。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加快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造、污水管网完善、黑臭水体整治、绿化工程等,打造舒适、绿色、便捷的美丽园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产城融合,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构建平安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园区。

连云港高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局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