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意见征集
索引号: 68589809-4/2020-00039 信息分类: 其他/其他
发布机构: 连云港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成文日期: 2020-06-18
文号: 无号 重点领域:
信息名称: 关于征求《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修改意见的公告 文件下载:
内容概览:
时效:

关于征求《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修改意见的公告

为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农村产业,我局制定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征求公众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6月25日前反馈至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农水处,反馈途径如下:

1. 邮寄至:连云港市花果山大道17号科技创业城2号楼802室,连云港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农水处(邮政编码:222000);

2. 发送电子邮件至:85june02@163.com;

3. 联系电话:0518-80511635。

连云港高新区社会事业局

2020年6月18日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和省、市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坚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为抓手,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2年,基本建成优质稻麦、云雾茶、绿色果蔬、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5个主导产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突出提质增效,做优粮食产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稳面积、稳产量,保持一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面积稳定在2.86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0.27亿斤以上。云台农场要发挥国有农场优势,优化粮食产品结构,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推动稻米向绿色优质食味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收益。至2022年,建成绿色优质稻麦基地1.5万亩,良种基地0.3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0.2万亩。(区社会事业局等负责)

(二)突出品牌建设,做强云雾茶产业。充分发挥我区绿祥茶叶、圣湖茶叶等规模基地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云雾茶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茶产业的整合,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要根据生态环境条件,确定适宜生产红茶的区域,引入一些适合云台山种植的优质红茶品种,形成优质、特色红茶产区。积极引进知名红茶生产企业合作开发,利用他们成熟的理念、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进一步加强云雾红茶系列产品开发,优化茶叶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完善茶叶产业链,使夏茶、秋茶成为提升云雾茶利润新的增长空间。(区社会事业局、规建局等负责)

(三)突出区域特色,做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支持云台农场花果山蔬菜出口基地、省菜篮子基地恢复产能,支持农友种苗公司扩大产能,带动培育一批新型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到2022年,全区蔬菜累计播种面积稳定在0.5万亩,蔬菜产量1.5万吨。在云台山、凤凰山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和花卉苗木,到2022年发展到0.3万亩。(区社会事业局、规建局等负责)

(四)突出集聚集群,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红香溢进一步做优做强樱桃酒产业,改进酿造工艺,提升品质,丰富产品系列,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支持河海饲料等稳步扩大饲料产能,抓住周边水产养殖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公司+养殖基地联动发展的方式,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支持罗盖特、味之素等提高深加工农产品出口规模,2022年达到1.5亿美元。(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等负责)

(五)突出融合发展,做强农业新兴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服务业”“农业+健康养生”等,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利用我区靠近花果山景区的区位优势,加强农业公园、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乡村民宿建设,培育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拓宽云雾茶、樱桃酒等我区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结合2022年省园博园建设,积极发展高端康养基地。到2022年,力争实现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亿元;农业电商网络零售额达到0.2亿元以上。(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规建局等负责)

三、乡村产业发展重点举措

(一)实施重点项目,培强产业主体。依托资源优势,以一二三产融合、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谋划实施一批驱动引领力强、弥补产业发展短板的重大乡村产业投资项目,建立区级乡村产业重大项目库,撬动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和现代产业要素引进集成。实施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和特色乡土手工作坊提升工程,建立培育清单。引导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挂钩,推动消费扶贫,更好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鼓励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农产品出口。(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等负责)

(二)突出绿色引领,提高产品品质。大力推广优质食味稻米、稻田综合种养,推进肥药双减。加大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和绿色防控示范区、化肥农药“双减”示范区建设。统筹规划,科学调整种养殖布局规模,集中治理好农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加强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利用工作,力争废旧农膜等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90%以上。推广新良种良法、新技术模式,到202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5%以上。(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科技局等负责)

(三)深化品牌创建,推进质量兴农。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连天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培优“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鼓励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品资源,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对通过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予以奖补。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支持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名录,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农业生产主体追溯覆盖率达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等负责)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云台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功能区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和节水灌溉工程,强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护,打好农田水利基础。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水平在全市领先。加强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覆盖面100%。加快农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应急广播终端行政村全覆盖。依托广电有线网络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快生态种养一体化等物联网推广示范点建设,建好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规建局等负责)

四、不断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一)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管控作用,统筹增量存量规划空间,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有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用地。鼓励各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土地资源,形成的建新指标除满足安置需求外,优先用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多种途径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配套制度,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区资规局、社会事业局等负责)

(二)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领域的投入,保持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力度,鼓励争先创优,支持率先发展。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财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设置绩效目标,抓好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推动以绩效评价结果调整支持政策,与资金安排直接挂钩。(区财政局、社会事业局等负责)

(三)提高金融支农水平。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推进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农业风险补偿金和贷款担保联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纳入抵押物范围。引导推动乡村振兴领域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乡村振兴板”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对守信涉农经济主体倾斜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构建涵盖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等多样化功能的新型服务点。(区财政局、社会事业局等负责)

(四)加强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支持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探索农民学历提升办法,实施巾帼新农民培育行动,建立乡村产业人才库。支持广大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乡村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产教结合。建立农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训,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区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社会事业局、团区委、区妇联等负责)

五、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科学编制乡村产业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及加工业布局、产能规划和主攻方向。(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等负责)

(二)加强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发挥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的作用,开展专家挂钩指导。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服务。(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等负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经验,推广一批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创新创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典型案例。组织科企对接、银企对接、村企对接,举办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全方位展示特色产业、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营造政策扶持、舆论关注、社会参与的乡村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区社会事业局、经安局、科技局等负责)

(四)加强工作考核。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对乡村产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支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先、项目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分配等挂钩,强化正向激励,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区社会事业局、财政局等负责)